概述

近年來,研究所以作物和微生物基因的產業化為引領,以作物重要性狀關鍵基因挖掘和蛋白智能設計及產品為新的增長點,積極探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新途徑,先后通過技術轉讓或實施許可等方式實現了抗蟲棉、高葉酸玉米、耐除草劑基因及葡萄糖氧化酶等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

國產抗蟲棉

針對棉鈴蟲危害帶來的產業問題,成功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抗蟲棉,實現了轉基因抗蟲棉全面國產化,全國累計推廣超過5.4億畝,生長季減少農藥施用6-7次,節省成本約15%,增產約10%,為國家和棉農增收節支約960億元人民幣,獲得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

高葉酸鮮食玉米

針對我國人群葉酸攝入不足以及禾本科作物籽粒中高活性葉酸含量偏低等問題,通過精準分子育種培育了高葉酸鮮食玉米新品系,葉酸含量達到150μg/100g鮮重,食用一個玉米果穗即可滿足每日葉酸推薦攝入量的75%以上。通過與企業和地方政府合作推廣示范,高葉酸鮮食玉米比普通玉米每畝可增收2200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新型耐除草劑基因

通過基因高通量篩選技術平臺,自微生物中克隆出等系列具有重要育種價值的耐除草劑新基因。已應用于玉米、大豆、棉花、水稻和小麥等作物的轉基因耐除草劑育種。其中轉基因抗草甘膦大豆新品系已獲得安全證書,其他轉基因作物進入安全性評價的不同階段。耐除草劑作物的開發與應用可降低草害損失,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生產效率,保護環境。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氧化酶可廣泛應用于飼料添加劑、食品脫氧保鮮、葡萄糖酸生產和烘焙等領域。已獲得高效表達葡萄糖氧化酶的畢赤酵母菌株,發酵酶活可達到5000 U/ml,且具有高耐熱性。已與多家企業開展合作,擴展了葡萄糖氧化酶在飼料添加劑領域的應用廣度和深度,在降低豬、雞等動物養殖過程中的疾病發生率方面,取得顯著的間接經濟效益,及廣泛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亚洲日韩精品A∨片无码